基于云模型和模型修正的不确定性损伤识别
作者:
作者单位:

1.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 福州, 350002;2.数字福建智能交通技术物联网实验室 福州, 350002;3.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70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骆勇鹏,男,1989年2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健康监测、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 E-mail:yongpengluo@fafu.edu.cn

中图分类号:

O327;TU31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08122);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20J01580);福建省结构工程与防灾重点实验室(华侨大学)开放研究课题资助项目(SEDPFJ-2018-01)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结构损伤识别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相互渗透、相互耦合,对识别结果有较大影响。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随机模型修正和云模型漂移性度量(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 based on cloud model,简称KLDCM)的不确定性损伤识别方法。首先,采用云模型数字特征参数量化不同状态下实测数据的不确定性,并通过云发生器扩充实测数据;其次,基于改进随机模型修正方法计算与扩充后数据所对应的结构物理参数,根据云模型外包络曲线计算未知工况与健康工况下结构各单元物理参数的漂移度,并以归一化后各单元漂移度指标均值为阈值判别损伤单元位置;然后,在损伤位置判断的基础上,以损伤单元物理参数期望值来衡量损伤单元的损伤程度;最后,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际结构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探讨了噪声水平、原始样本个数对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基于最大边界曲线法(maximum-boundary curve method,简称MCM)相比,所提方法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小,具有更好的损伤识别精度。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2-02-04
  • 最后修改日期:2022-10-07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4-10-15
  • 出版日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振动、测试与诊断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