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环境声学检测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
作者单位:

1.天津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072;2.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重庆,400044

作者简介:

刘洋,男,1985年5月生,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声场理论、超声传感器及超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曾发表《Sparse ultrasonic guided wave imaging with compressive sensing and deep learning》(《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2022,Vol.178)等论文。 E-mail: ultrasonicslab@tju.edu.cn

通讯作者:

邓明晰,男,1965年7月生,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声和非线性超声。 E-mail:mxdeng@cqu.edu.cn

中图分类号:

TH87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474459)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极端环境下工程结构的服役安全性与寿命保障问题日益凸显,无损检测与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航空航天、深海装置、能源储运系统等关键工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超声导波监检测作为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中的重要手段,因其远距离传播能力强、模态丰富及对损伤敏感性高的特性,已广泛用于结构状态评估。然而,在高温、高压、深冷等极端工况下,导波信号易受到频散特性、模态转换与传感器失效等因素影响,显著制约着超声导波监检测的工程应用。笔者从声学传播理论、极端环境声学传感器与信号处理技术3方面对极端环境下超声导波监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并总结极端环境结构声学监检测技术在模型泛化能力、环境适配性与系统鲁棒性等方面的挑战。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5-05-14
  • 最后修改日期:2025-06-27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5-09-03
  • 出版日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振动、测试与诊断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