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BGs的复合材料桨叶承载与损伤监测
作者:
作者单位:

1.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武汉,430070;2.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0;3.武汉理工大学新材料力学理论与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0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胡海晓,男,1987年7月生,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复合材料工艺与仿真、复合材料失效与损伤分析、复合材料结构健康监测技术。E-mail: yiming9008@126.com

中图分类号:

TP212.9;TB332

基金项目:

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佛山分中心(佛山仙湖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XHT2020-0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21ⅣA068,2020Ⅲ028GX,2021Ⅲ015JC)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针对复合材料桨叶在运行过程中的结构健康监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简称FBGs)的桨叶实时监测方法。首先,采用内埋FBGs的方式对复合材料桨叶运转过程中的结构动态响应进行实时监测,分别采集不同叶偏角、转速以及测点位置的动态应变;然后,借助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DIC-3D)对桨叶表面位移场进行同步监测;最后,在复合材料叶片内引入冲击损伤,对比完整结构和含损伤结构的FBGs监测信号,确定适用于复合材料桨叶结构的损伤指标。结果表明∶FBGs监测的桨叶结构内部动态应变信号周期与DIC测得的表面位移场变化周期一致,且叶根处的FBGs动态应变信号的趋势量随着叶偏角和转速的增大而增大,验证了FBGs实时监测技术的可行性。对比不同实验工况下引入损伤前后监测信号的频率信息可知,叶根处的FBGs的第1阶主频是轴频,与转速对应;第2阶主频(叶频)所对应的振幅对桨叶的损伤较为敏感,可作为一种桨叶结构局部损伤的识别指标。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2-10-25
  • 最后修改日期:2022-12-12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5-09-03
  • 出版日期:
您是第位访问者
振动、测试与诊断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