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简介  |  期刊荣誉  |  编委会  |  编辑政策  |  学术道德  |  开放获取  |  学术不端检测  |  期刊征订  |  联系我们
中文核心期刊
Ei Compendex收录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国际刊号:1004-6801
国内刊号:32-1361/V
用户登录
  E-mail:  
  密  码:  
  作者 审稿  
  编辑 读者  
期刊向导
联系方式
  •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
              和信息化部
  • 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全国高校机械工程
              测试技术研究会
  • 国际刊号:1004-6801
  • 国内刊号:32-1361/V
  • 地址:南京市御道街29号
  • 电话:025-8489 3332
  • 传真:025-8489 3332
  • E-mail:qchen@nuaa.edu.cn
  • 邮编:210016

开放获取


一、开放获取声明

《振动、测试与诊断》为使用CC BY-NC-ND 4.0许可协议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期刊。本刊发表的论文均为开放获取作品,发表后立即并永久在本刊官网供所有用户免费获取。

本刊使用的开放许可协议为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4.0”(简称CC BY-NC-ND 4.0)协议。用户可在遵循该协议条约的前提下,在任何媒介,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本刊的开放获取论文。

用户需遵循的该协议条约包括:用户在复制、传播本刊的开放获取论文时,必须给出适当的署名,提供指向该许可协议的链接,同时标明是否对原始论文作了修改;可以用任何合理的方式来署名,但是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本刊为其使用背书;不得将相关论文用于商业目的;如果将相关论文再混合、转换,或者基于相关论文创作,则不可以传播修改后的版本。该许可协议更详细内容请访问: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二、同行评议

《振动、测试与诊断》实行单盲同行评议制度,避免人情关系等非学术质量因素影响论文出版过程的公平公正。

三、版权政策

作者在本刊投稿时,应阅读《版权声明》(见首页投稿指南)。稿件被本刊采纳后,所有作者必须签署本刊的《版权转让协议》(见首页下载专区)。根据协议约定,作者将论文的版权(包括但不限于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广播权、表演权、翻译权、汇编权、改编权等)转让给《振动、测试与诊断》编辑部。论文在发表后,其版权将归属于本刊编辑部。编辑部将有权通过各种形式出版、使用该论文,包括但不限于:

1)对论文进行电子出版、多媒体出版、网络出版,或以其他形式出版;

2)将上述权利许可给第三方使用,允许国内外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系统等检索和收集论文数据,并允许其在各种媒体上发表本文。本刊向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机构(包括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报送时不再征求作者意见。

论文的版权转让费已包含在本刊向作者支付的稿费中,不再另行支付。

四、作者权益

论文在本刊发表后,作者有权在下列情况下继续使用该论文:

1)按照本刊的开放许可协议(CC BY-NC-ND 4.0)对其论文进行复制、传播、使用等(如非商业性的学术交流、学术报告和讲演等);

2)申请专利;

3)将论文用于经编辑部允许并授权的其它活动。

五、过刊论文存档

本刊采用方正排版系统对论文进行数字化加工,数字资源同步存储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版本馆等官方机构,以及中国知网、中信所等权威数据库。自2021年第1期起,《振动、测试与诊断》所发表的论文均遵循CC BY-NC-ND 4.0许可协议,为开放获取作品,在本刊网站上供所有读者免费查阅和下载(详见首页过刊浏览)。对于部分年代稍早的过刊论文,暂未在本刊官网上进行存档,如需获取相关论文全文,可前往中国知网(https://www.cnki.net/)等数据库平台付费获取。

六、作者自存档

本刊允许作者对其论文进行自存档。作者可将其论文的所有版本存储在作者自行选择的机构或其他知识存储库中,但须在存储库中注明其论文最初发表于本刊。

Copyright @2010-2015《振动、测试与诊断》

地址:南京市御道街29号        邮编:210016

电话:025-8489 3332      传真:025-8489 3332       E-mail:qchen@nuaa.edu.cn

您是本站第4496627位访问者 本站今日一共被访问563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